


东一商场大事记

牡丹江市建国前商业始于1903年,从 1903 年中东铁路通车后到新中国成立,牡丹江的城市商业经历了从最初的萌芽和抵御侵略经济侵蚀、受到战争洗礼的多个发展阶段,城市商业在自省、自强中不断发展,用自己的力量与日本人的经济侵略不断对抗,同时凝聚着自己的民族商业精神。1945年8月牡丹江解放,民族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创建了公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
1903年中东铁路在牡丹江通车后,牡丹江火车站(今工人文化宫址)一带中外商贾开始逐渐聚集,现东一商场的位置,当年曾经是一个摆摊的小市场。到1932年日本入侵牡丹江后,这里初具商业网点规模,牡丹江逐步成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贸易中心和商品集散地。1949年前,牡丹江市当地的农副食杂以私人经营的前店后厂和糖点门市部、果子铺、食杂店居多。当时商号性质相对单一,均属私营,建国后,牡丹江市商业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45年,民主联军(现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牡丹江市,成立了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在扶植与保护民族商业发展的同时,开始建立公营和合作商业体系,于1946年6月成立了牡丹江市第一家公营商业使牡丹江市的商业逐步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牡丹江市的商业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政府将烟酒、食糖、奶制品、茶叶列为统配物资,由国家掌握货源,平衡分配,由牡丹江市国营专业公司和商店经营。公营商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国营商业,在促进地方糕点糖果等副食品生产、组织国家计划内商品供应上,起到了国营商业应有的作用。
经过“三反”、“五反”,改进旧的经济结构,建立新的商业体系和经济秩序,确立了国营商业的领导地位和在市场上的主渠道作用,稳定了市场物价,活跃了城乡市场,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1953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进入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牡丹江市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利用、限制、改造工作是逐步深入进行的,1956年1月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后,全市商业战线展现出一个新的局面。牡丹江市东一条路食品商店正式挂牌成立变身国营(现牡丹江市东一商场前身),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见证了牡丹江社会及商贸发展的历史进程。
为了贯彻了党和国家统购统销等各项经济政策,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中,东一商场充分发挥国营商业的优势。我国在计划经济年代,主食和副食是严格分开管理的,副食品是城乡人民皆需的商品,东一商场当时经营包括食糖、糖果、罐头、茶叶、调味品、乳制品、蜜制品、豆制品、饮料、饼干、糕点、小食品以及烟、酒、果品等,并前店后厂生产糕点、肉类灌制品等。
计划经济时代,东一商场承担了全市人民的副食品供应任务,解决了当年副食紧缺供应不足的局面 。
从建国后公私合营成立的牡丹江市东一条路食品商店到文革时期更名为前进副食品商店,到文革结束后改名牡丹江市东一条路副食品商店;到改革开放后接受市场竞争的洗礼,更名牡丹江副食品商场,九十年代逐步结合历史老名称改为牡丹江市东一商场,建国时市属较大商业企业目前仅存2家(牡丹江百货大楼、牡丹江东一商场)东一商场现已成为牡丹江市食品餐饮行业的龙头企业。
黑ICP备2023005700号-1 技术支持 - 龙采科技集团